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山頂人,衫紅紅」:八卦山紅土與取水
- 名間產業觀光發展協會 南投縣
- 2024年12月1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名間鄉有一句諺語:「山頂人,衫紅紅。」表面上這句話描述了山上居民因紅土染紅衣物的現象,實際上揭示了八卦台地居民在艱苦環境中的生活方式與取水困境。
名間鄉地勢分為山上和山下地區。山上因海拔較高,取水困難。1964年自來水工程之前,山上居民依賴埤塘儲水,但這些開放式水源容易受到污染。牛、鵝、鴨等動物常在埤塘附近活動,排泄物可能直接進入水中,加上漂浮的羽毛和其他雜物,使水質混濁不堪。山下地區的同源圳也面臨類似問題,上游居民有時會將禽畜屍體丟棄在水圳中,進一步污染水源。居民在取水時,常加入八卦台地的紅土或明礬來幫助沉澱水中的雜質,雖然暫時改善了水質,但難以完全解決污染問題。
謝正一(1941年生)回憶,小潭通常在十二月乾涸,大潭可以支撐到三月。居民多用臉盆擦洗,洗過的水再用來洗衣或餵養牲畜,導致衣物因紅土染成紅色,形成「衫紅紅」的景象。

旱季時,居民需要從山下地區運水灌溉作物。由於地勢高、路途遙遠,肩挑水源,來回二水或湳仔就要花三個小時,就算使用牛車運水,也只是比較不費力而已。為了提高運水效率,當地居民開始利用從日本進口的二手材料和汽車零件,拼裝成簡易的車輛,專門用來從湳仔地區運水到山上。這些拼裝車雖然簡陋,但不僅解決了灌溉需求,也成為山上居民日常用水的重要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居民甚至專門從事拼裝車運水的工作。
取水的艱辛也影響了婚嫁,婦女因挑水勞累而不願嫁入山上。

1963 年名間高地自來水工程啟動後,山上地區的水源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居民不再為取水而煩惱。蕭淑清(1957年生)回憶,她剛嫁到名間鄉時,雖然自來水已經鋪設,但仍需定期儲水,並且在指定時間到消防車前排隊取水。這樣的供水方式雖不如現代便利,但比過去已經有了很大改善。
隨著高地自來水工程的完工,以及管線的逐步鋪設,從埤塘取水、牛車運水、拼裝車專賣水、再到消防車定點供水,最終成為自然流到每家每戶的自來水。加上開鑿深井的技術成熟,八卦台地上有了終年不竭的深井。取水不再是影響山頂人婚事的頭等大事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