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從埔中茶到松柏長青茶:八十歲以上耆老才知道的好滋味
「一眼、二凍,三埔中」是清治臺灣茶商評茶的排名,分別指嘉義梅山鄉龍眼林、南投鹿谷鄉凍頂山及南投名間鄉埔中村。其中,埔中村的手工製茶技術悠久且備受推崇,名間埔中茶與鹿谷烏龍茶同被南投縣文化局列為傳統知識與實踐類的無形文化資產。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正濁水米佇佗位:濁水溪與湳仔
濁水米,這名字或許讓你首先聯想到彰化的溪州或二水。然而,真正孕育出這種米的地方,其實是在南投縣名間鄉的濁水村到新民村一帶。這片土地位於台灣母親河──濁水溪的中上游,遠離工廠與家庭的污染源,也是濁水溪黑土沉澱的起頭,因此這裡的濁水米特別美味。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濁水溪觸口與八卦山脈風水傳說
濁水溪作為臺灣最長的河流,自然在長期人們的一代又一代的生活觀察下,結合地形與水文,有了許多的風水傳說。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濁水溪清,必有大事發生。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古早濁水溪,好比黑水溝:義渡與渡船媽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在水運不發達的年代,臺灣海峽成為來臺開墾難以避免的挑戰。因此,許多移民帶著媽祖渡海來臺,供奉於家中或村莊。媽祖的保護不限於臺灣海峽,也延伸至濁水溪。濁水溪作為臺灣最長的河川,水勢洶湧,居民們只能依靠竹筏渡溪,為求平安,便在最繁忙的渡口直接供奉「渡船媽」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山頂人,衫紅紅」:八卦山紅土與取水
名間鄉有一句諺語:「山頂人,衫紅紅。」表面上這句話描述了山上居民因紅土染紅衣物的現象,實際上揭示了八卦台地居民在艱苦環境中的生活方式與取水困境。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名間角落的客家足跡
在名間鄉有許多地名以「坑」字命名,如松柏坑、坑內坑等,這些地名源自客家。名間鄉的客家文化,也影響了宮廟的命名。日治時期,一塊阿公婆牌,從崁頂的山上漂流至湳仔埔的石頭坑,被當地居民拾獲。後來,這座大牌客家祖先龕託夢給居民,要求在發現地附近建廟供奉,這座廟便成為「坑仔媽」。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名間裡的外省人──新民仔
外省人,是指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隨著國共內戰的爆發而來到台灣的士兵及其家屬。他們來自中國各地,帶著不同的方言與文化背景,跨越海峽,定居於台灣。這些外省人有一部分被安置在彰化大同農場新民墾區。這些外省老兵與已經在名間紮根的閩南人不同,他們是帶著戰爭創傷與離鄉背井的痛苦來到台灣。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漢人之外──名間的日本移民村
南投自古以來便是各種族群交織的場所。名間的新民村,歷經了福佬、客家後,迎來日本人永久性的改變地貌……新民村過往大部分區域都在濁水溪面下,因此舊稱溪底。屈尺坵因是新民村一帶地勢最高之處,而成為新民村最早開發並定居的浮覆地。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為水走傱的名間「人」:螺溪、湳仔、八卦山-回望時光之流裡,名間的時代脈動與變遷>漢人之前─洪雅族的名間
名間鄉東部地區,地勢低窪,擁有豐富的湧泉資源,曾有平埔族——洪雅族(Hoanya)繁盛於此,是漢人移民大量湧入前,這片土地的主人。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和外來勢力的入侵,最終被迫遷離家園......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探索名間>找回歷史!名間茶香碉堡活化行動
深入名間松柏嶺的田園小徑,不禁會注意到平坦的茶園間,違和地矗立一座又一座的小山丘,湊近一看,在大樹與雜草之下卻是一座座寂寞的碉堡遺址。據統計,名間鄉八卦山區於民國67-68年間共建造了11處陣地及指揮所。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女神農「茴家生活」:回歸大自然,品嚐野菜美食
茴家生活的女主人-家容被土地召喚,帶著兩個女兒回到鄉下,整理荒廢十幾年的老屋,過著親近大地喜悅豐盛的生活。在食農教育界裡小有名氣,種菜不成憤而吃草,嚐遍了家中後院的植物,介紹起野菜如數家珍,還變成有趣的食農教育,發現原來每一種草都各有功效,你需要的藥就在你身邊。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五行你屬哪一行?找到適合自己的五行茶─賀家生態茶園
賀家茶園是一個推崇生態的茶園,在茶園導覽遊程中,可以看到茶園內豐富的生態系統,刻意保留的雜草,是為昆蟲準備的食物及棲所,茶草共生,這樣的生態平衡,反而保護了茶樹。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我們想用一百種方法告訴你名間多有趣?─吾島文化
在遍佈農田的名間鄉裡,你很難想像有一個青年團隊以自己深愛的藝術策展、體驗設計專長持續拓展名間特色的可能性,規劃茶染故事手作、茶土染體驗、百年茶街走讀等活動,默默地影響著社區以及旅客。而這個團隊就是由兩位名間青年-陳珈汝、楊登凱所組成的吾島文化。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走過世界的料理人,這次把美食的夢帶回名間─雪亮傳統米食
座落在街邊擁有大面落地窗,木質調簡約風格、明亮寬敞的室內的雪亮傳統米食,任誰路過第一眼都很難想像它會是間便當店。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拾起老車站的歷史,讓旅人安放身心的老宅豆花─一畝田
若您有空乘著集集小火車來到濁水火車站,您將會看見一座被精心打扮的倉庫,成了一間風格清新愜意的甜品店 - 一畝田。
一拉開門,香甜的蔗糖香便會撲鼻而來。簡單卻不馬虎的豆花配上名間土鳳梨、名間松嶺紅茶、竹山64號地瓜...等在地食材製作的配料,是連在地人都會推薦的名間美食!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復刻兒時茶鄉記憶,開一間會讓人幸福的餐廳─瑪爾夏莊園
名間鄉松柏嶺茶香步道入口處附近,有一間名叫瑪爾夏莊園的餐飲空間,店內不但有中西融合的簡餐、手工甜點與茶飲滿足在地與外地客人的需求之外,寬敞明亮的空間更是能夠讓過路旅客或三五好友聚會逗留的好場所。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願紅土茶香永流傳,守一座寶山─王寶山茶行
「你知道八卦山上有赤腳精靈嗎?其實這指的是八卦山上在田間辛勤穿梭的農⺠們喔!」王寶山茶行創辦人王冠偉真摯地分享著家鄉的有趣知識,也讓午後的一場約訪意外地成了有趣的在地文史探訪。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在地朝聖>香火百年·庇護茶鄉─松柏嶺受天宮:有神快BUY!受天宮茶街飄香百年的興盛與繁榮
以茶聞名的名間松柏嶺,除了有座三百多年的老廟之外,還有一條老茶街等待您的探訪,沿路維持民國八十年代樣貌的老茶行,充滿老時光的療癒氛圍。邀請您放慢腳步,選間老茶行品茗,在幾巡好茶之間,感受名間的山水與日光。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在地朝聖>香火百年·庇護茶鄉─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下凡來欽點!茶業與受天宮密不可分的關係
受天宮香火鼎盛,自古便有全台各地數以萬計的香客絡繹不絕,帶動在地烏龍茶產業發展,使名間成為全台茶產業最早規模化的鄉鎮,對於台灣烏龍茶發展創造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地茶農為感謝受天宮對於在地產業的庇佑,自主發起茶業祭典。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在地朝聖>香火百年·庇護茶鄉─松柏嶺受天宮:蝦米!廟宇也能那麼潮!?你所不知道的受天宮的TMI
受天宮是許多名間人熟悉的老廟,但卻不知道這座3百多年的老廟其實也是台灣玄天上帝信仰的中心,據統計全台共有1萬8千餘座分廟。每年光是進香的人潮就可以多達百萬人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