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探索名間>找回歷史!名間茶香碉堡活化行動
深入名間松柏嶺的田園小徑,不禁會注意到平坦的茶園間,違和地矗立一座又一座的小山丘,湊近一看,在大樹與雜草之下卻是一座座寂寞的碉堡遺址。據統計,名間鄉八卦山區於民國67-68年間共建造了11處陣地及指揮所。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女神農「茴家生活」:回歸大自然,品嚐野菜美食
茴家生活的女主人-家容被土地召喚,帶著兩個女兒回到鄉下,整理荒廢十幾年的老屋,過著親近大地喜悅豐盛的生活。在食農教育界裡小有名氣,種菜不成憤而吃草,嚐遍了家中後院的植物,介紹起野菜如數家珍,還變成有趣的食農教育,發現原來每一種草都各有功效,你需要的藥就在你身邊。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五行你屬哪一行?找到適合自己的五行茶─賀家生態茶園
賀家茶園是一個推崇生態的茶園,在茶園導覽遊程中,可以看到茶園內豐富的生態系統,刻意保留的雜草,是為昆蟲準備的食物及棲所,茶草共生,這樣的生態平衡,反而保護了茶樹。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我們想用一百種方法告訴你名間多有趣?─吾島文化
在遍佈農田的名間鄉裡,你很難想像有一個青年團隊以自己深愛的藝術策展、體驗設計專長持續拓展名間特色的可能性,規劃茶染故事手作、茶土染體驗、百年茶街走讀等活動,默默地影響著社區以及旅客。而這個團隊就是由兩位名間青年-陳珈汝、楊登凱所組成的吾島文化。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拾起老車站的歷史,讓旅人安放身心的老宅豆花─一畝田
若您有空乘著集集小火車來到濁水火車站,您將會看見一座被精心打扮的倉庫,成了一間風格清新愜意的甜品店 - 一畝田。
一拉開門,香甜的蔗糖香便會撲鼻而來。簡單卻不馬虎的豆花配上名間土鳳梨、名間松嶺紅茶、竹山64號地瓜...等在地食材製作的配料,是連在地人都會推薦的名間美食!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復刻兒時茶鄉記憶,開一間會讓人幸福的餐廳─瑪爾夏莊園
名間鄉松柏嶺茶香步道入口處附近,有一間名叫瑪爾夏莊園的餐飲空間,店內不但有中西融合的簡餐、手工甜點與茶飲滿足在地與外地客人的需求之外,寬敞明亮的空間更是能夠讓過路旅客或三五好友聚會逗留的好場所。


一斗米飼百樣人,一瓢水飼名間人─新街冷泉自然生態與南投美食「粗管水蕹菜」
新街村為全名間鄉最低窪的地區,常年自然湧出地下冷泉,形成一望無際、連綿的美麗水田景致,範圍約有二十八公頃。此地水耕作物以水稻為主,水蕹菜次之。


湳仔與名間的前世今生
名間此地名源自於早期此地之地形特色,相傳昔日中正村(現今名間鄉公所所在地周邊)、中山村、南雅村一帶,地形低窪,四周雨水匯集,地質泥潤,長年間成為沼澤地景,因此地方俗稱「湳仔」,因其閩南語音 Làm-á(白話字、台羅)與日語「名間」(假名なま,羅馬字 Nama)之訓讀相近。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弓鞋社區「hen夯」的伴弓室|伴弓室-南投名間鄉弓鞋青年據點
南投縣名間鄉,有一個小小的弓鞋社區。弓鞋社區總人口數約571人,共百餘戶。大部分由陳姓宗親組合而成,都來自於同一個祖先,大家都是親戚。在這個小小的村莊,村民大部分都務農。直到有一位青年的返鄉,而開始發生一點一滴的改變這個弓鞋社區。陳伯東,因回家照顧家人而開始學習務農,但由於市場供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擁抱森林的美好|森十八心靈劇場
南投名間的森十八,是一家轉型成《心靈劇場》的森林休閒空間。近期森十八於園區規劃了一場沉浸式的心靈藝術展覽─空的森林美術館,展覽期間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聽風吹樹葉的聲音、陽光從葉稍撒落的微光、蜜蜂在樹冠層嗡嗡的自然音。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自然生態農法奕馨園|奕馨園茶葉&咖啡
南投的名間鄉有「茶鄉」之稱,其中松柏嶺地區以「茶」為主題,而奕馨園是以「環保休閒農業」運作,以自然生態農法管理自家農園及茶園,不噴藥是林洋毅大哥的堅持。在因緣際會下林大哥也開始栽種咖啡,讓奕馨園成為名間鄉多元農業的典範。


名間誌Làm-á Magazine 名間百樣人>來去理事長家喝杯茶|綠泰茶業有限公司
綠泰茶業商行是一間氣派的歐式建築,走到門口最常見的景色是謝明璟大哥在巨大的茶桌前,一面指揮若定的調派一包包的茶葉銷售;一面笑著招呼你坐下,說著:「喝看看這泡新茶,很不錯,喜歡我還有」
bottom of page